乾隆:为何不喜欢朕的设计?
发布时间:2018-04-30 20:17:14 浏览: 次
乾隆爷可以说肥肠执着了!不但稀饭盖章,还热中题字!
版权声明:
本文授权转载于
微信公众号:匠心之城,ID:jxzc681 部份图片:小象爱设计补充
高高在上的博物馆,
居然进军综艺界,
还1夜刷屏?
赶快往下看!
€€
李晨梦回大宋,
摇身1变,
成了‘文青皇帝’宋徽宗,
跟天才少年王希孟,
大侃《千里江山图》。
王凯穿越回清代,
成了“戏精”乾隆,
被大神王羲之和黄公望疯狂吐槽,
还被亲爹雍正,
啪啪打脸农家乐审美。
王羲之《快雪时晴帖》被乾隆疯狂题字
你没看错,神,神经病的神!
王羲之:“你把我字帖糟蹋成甚么模样!你盖章就算了还题字!”
乾隆:“先生的字太精深了,我题1些简单的诗句,是为了让后世看得懂。”
黄公望:“那真是麻烦你了,看来我的画太精深了,得题55处后世才看得懂。”
乾隆:“由于我每次看您的画,都有新感觉。”
9大博物馆馆长,
从中国东南西北齐齐赶来,
组成“超级点评天团”。
他们分别来自:故宫博物湖南西装定制厂家院、上海博物馆、南京博物院、湖南省博物馆、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、湖北省博物馆、浙江省博物馆、辽宁省博物馆
长达1小时40分钟的文博知识类节目,
匠匠愣是坐在电脑前,
1分钟不差地看完了!
预告片MV转发过4万
MV预告片也是泪点满满
豆瓣评分高达9.3!
观众们也是1边看到笑岔气,
1边被满屏的民族自豪感,
感动得百感交集,
为我泱泱大中华的国宝们,
疯狂打call!
1档题材枯燥的文博类节目,
竟在如此短的时间里,
就取得如此多的盛赞,
总导演于蕾激动得1夜没睡:
“两年来,不知度过了多少无眠之夜,
唯今晚心情不同。
扑面而来的表白,让这1夜,
成为我们与观众、
我们与历史、与理想、
与自己的精神狂欢……”
于蕾:央视节目制作人,代表作《非常6+1》《梦想中国》
于蕾手记
“国宝话题不烦闷吗?”
相比夺人眼球的明星互撕、选秀、带娃€€€€€€
这个话题在创作早期,
就不被外界看好。
可于蕾却深信:
博物馆和国宝1点都不烦闷,
是我们没有选好1个角度去讲好它们。
越王勾践剑 l 藏于湖北省博物馆被誉为“天下第1剑”
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l 藏于陕西博物馆
唐人使用的小香囊,借助力学原理,不管如何转,香灰都不会洒落,虽千年已过,仍玲珑剔透,转动灵活自若,设计科学与奇妙,令现代人叹绝
中国上下5千年,
数不尽的希世珍宝,
历经重重磨难,
终究得以保存下来。
它们不但只是1件件宝物,
更深层意义上,
它们是1段段可触摸的历史、
1部部生动的史书。
而这些国家宝藏,
才是1个民族不可动摇的根。
皿天全方€€(léi) l 湖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
宋人摹顾恺之《洛神赋图》卷 l 藏于辽宁省博物馆
我们都知道,
西方人与博物馆非常亲近,
博物馆更像休闲之地,
大家会常常去博物馆看1看,
很多孩子是在博物馆里长大。
可我国大众的文化生活,
与博物馆却1直很有距离。
《博物馆奇妙夜》
让文物活起来,
揭开文物的面纱€€€€
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,
让本来对历史和文博不感兴趣的年轻人,
也都走进博物馆,
便成了《国家宝藏》1直坚守的初心。
既然演员们自带流量和演技,
何不好好利用呢?
节目组进行大胆尝试,
请来27位明星“护宝人”,
他们用1个个贴合历史,
又妙趣横生的小短剧,
为我们讲述1件件宝物的前圆滑事,
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。
生动的表演,
配合逼真的舞台效果,
让观众们身临其境,
恍如1下子穿越到那个年代,
伸手便可触摸这件宝物。
在1片轻松的欢笑声中,
却把宝物背后的故事,
深深地印刻在心里。
国宝守护人王凯,饰乾隆
各种釉彩大瓶 l 藏于故宫博物院 尊为‘瓷母’
于蕾说:“前圆滑事的剧本其实很难写,很多文物的史料其实不充足。
我们希望小品可以深入浅出,雅俗共赏,在尽可能尊重客观史实的基础上,做适度的戏剧演绎。”
每期节目完成,节目组都会把节目送到相干博物馆(院),组织专家集体看片,严格把关内容。
第1期节目精剪完成后,故宫博物院就组织了20多位专家把关。
国宝守护人:梁家辉 饰 司马光
“中华第1古物”石鼓,是我国现存最早的1组石刻文字
除明星们演绎前圆滑事,
还有27组和文物产生过故事的素人护宝团,
向我们娓娓道来,
这些宝物的今生今世。
中央美院学者冯海涛,
专注《千里江山图》卷青绿之色,
长达4年之久,
耗时两个月时间,
复制10分之1的《千里江山图》卷。
非物资文化遗产“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制作技艺”的唯1传人仇庆年也做客节目,他曾去深山老林独自寻觅矿物颜料,探索让色彩“千年不腐”的秘诀。
像这样的研磨,要210天才能到达画家需要的细度
故宫的年轻志愿者张€€,
国外研究生毕业后,
回到故宫博物院,
做了1名陶瓷馆志愿讲授员。
他号称“磁器问不倒”,
只要1说起磁器,
张€€便滔滔不绝。
正是他细致精彩的解说,
才让我们从全方位、360度无死角,
了解这座“瓷瓶”。
即便观众们不懂
作甚高温釉上彩、低温釉上彩,
但是从张€€生动的比喻中知道,
烧制这样1座集17种烧制工艺于1身的磁器,
相当于要完成1个
不到0.23%的小几率事件,
简直是不可能的事!
张€€已在故宫博物院,
服务整整5年了,
可每每谈起陶瓷馆的点点滴滴,
他还是像刚来的时候1样,
永久豪情满满,
永久心怀畏敬!
梁金生来自1个“故宫世家”,
从他的高祖父始,
梁家连续5代人都在故宫供职,
那座中华第1古物“石鼓”,
便是由他的爷爷和父亲、
从战乱中抢救下来,
1路南下,运送到安全的地方。
而他的父亲也因此与家人隔海相望,
至死都没能回家。
梁金生1家5姐弟,
都是诞生在文物南迁的路上。
自1979年以来,
他也已在故宫工作了38个年头。
在此期间,
他曾用7年时间,
把故宫186万余件文物都逐一找出来,
做好盘点、标记和抽查。
张国立问他:7年只做1件事不枯燥吗?
梁老先生回答:“我看上去是在数数,其实数的是先辈们的付出和牺牲。如果没有祖辈保护了这些文物,哪儿有数字可以数?”
还有没有数位,
来自各岗各业、
不同年龄段的文博志愿者们,
他们由于信仰和酷爱,
不计回报地为中华宝藏发光发热,
为中华文化之传承,
贡献自己的气力!
在读研究生,看过《我在故宫修文物》后申请做志愿者
“传承”,
1个看似宏大命题,
但确乎1个个人、
1对对父子身体力行,
跬步至千里。
博物馆,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,是连接过去、现在、未来的桥梁。
每件文物,都是1个记载民族血脉的基因密码;每座博物馆,都是1座守护中华文明的基因宝库。
1眼千年,
9大博物馆的大门,
行将被逐一推开,
27件“国宝”的传奇,
也将被逐一揭晓。
它们历来不是尘封的古董,
它们有传奇的前世今生,
它们是生活在民族血液中的基因密码,
记录着我们的过去,
也昭示着我们的未来。
每个人都可以是国宝的守护者,
每件国宝,
都是活着的传承。
让我们1起,
把最美好的留给未来的孩子们!
- END -
(部份图片来自《国家宝藏》,
版权归原作者)
请欣赏戏精乾隆的爆笑表演
€€
王凯可以说是非常可爱了。。。
-THE END-
<未来的时期,最需要懂审美和艺术的人>
美学、设计、视觉、摄影、艺术、人文
用力按2维码
关注小象爱设计
向全球设计师传播创意灵感
小象个人微信,很多人都加了。
1个喜欢在朋友圈
分享各种美图的小象
加我微信请注明你的职业或专业